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中国体育健儿展风采创新高

金秋九月,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西安圆满落下帷幕,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赛事,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,更成为检验奥运成果、发掘新秀的重要舞台,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在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的激烈角逐中,以精湛技艺和拼搏精神书写了新时代中国体育的辉煌篇章。

赛事规模创新高 全民共享体育盛宴
本届全运会首次实现“全民全运”理念,群众赛事活动占比达40%,广场舞、太极拳等19个大项185个小项让普通爱好者登上国家级赛场,开幕式上,以“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”为主题的文艺表演,通过数字化技术呈现了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化建设的交融,赛事期间,西安奥体中心等53个场馆全部采用绿色能源供电,成为首个“零碳全运”,为保障赛事公平,组委会启用AI裁判辅助系统,在体操、跳水等项目中实现动作轨迹毫米级捕捉,争议判罚同比下降62%。

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中国体育健儿展风采创新高

奥运选手再创佳绩 新锐力量崭露头角
刚刚征战东京归来的奥运健儿延续火热状态,游泳赛场,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游出1分54秒66,刷新亚洲纪录;乒乓球女单决赛,王曼昱4-0战胜孙颖莎夺冠,其反手拧拉技术被国际乒联评为“教科书级示范”,田径项目同样惊喜连连,21岁小将黄瑰芬以22秒39斩获女子200米金牌,这一成绩可排进今年世界前十,举重赛场,李雯雯以总成绩320公斤超世界纪录的表现,展现了中国力量项目的统治力。
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本届赛事涌现出大批“00后”冠军,14岁的跳水小将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预赛跳出两个满分动作;17岁的射击选手盛李豪以253.3环打破男子10米气步枪全国纪录,据统计,奖牌获得者中新生代运动员占比达38%,较上届提升11个百分点,彰显我国体育人才梯队的厚度。

科技赋能赛事 创新成果集中亮相
组委会首次构建“智慧全运”体系,5G+8K超高清直播覆盖全部重点项目,观众可通过VR设备实时切换多视角观赛,运动员村配备智能康复机器人,运用大数据分析为选手定制恢复方案,在自行车赛场,国产碳纤维战车较传统装备减重15%,助力辽宁队夺得团体追逐赛金牌,科技部专项支持的“竞技体育关键技术”项目成果集中应用,包括风洞训练、神经生物反馈等尖端技术,使备赛效率提升20%以上。

体教融合显成效 多元发展成趋势
赛事期间发布的《全运会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》显示,高校运动员获奖数量同比增长47%,清华大学学生杨倩卫冕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,印证体教融合改革成效,多个代表团启用“校企联合培养”模式,上海代表团的马术选手华天即由复旦大学与俱乐部共同培养,组委会特别设立“最佳体育精神奖”,表彰在赛场救助对手的田径运动员谢震业等10位选手,传递“友谊第一”的体育价值观。

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中国体育健儿展风采创新高

产业联动促发展 遗产利用开新篇
借力全运契机,陕西新建改造体育设施21处,赛后将全部转化为全民健身场所,赛事带动当地文旅消费超120亿元,“跟着全运游陕西”主题线路接待游客830万人次,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同期举办,361°等民族品牌发布的全运定制装备销售额突破5亿元,国家体育总局表示,将把全运场馆纳入“十四五”公共体育设施网络,未来五年实现85%以上场馆常态化开放。

闭幕式上,燃烧了13天的圣火缓缓熄灭,会旗经陕西省省长交接给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承办方代表——广东省省长,这场跨越疫情考验的体育盛会,不仅以98.7%的观众满意度创下新高,更通过“全民参与、科技引领、绿色发展”的实践,为中国体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,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视频致辞中所说:“全运会展现的活力与创新,正在为世界体育贡献中国智慧。”

标签: